【第四部】從過剩到繁榮

 

第10章 為什麼提高工資如此困難

目前,世界經濟的運作架構深植於一個受到稀少性所限制的工業化環境。
這個環境與數位時代的技術進展交互作用,導致勞工陷入困境。

 

  • 提高工資的困難

對於先前工資低於此新的最低工資且調升後還在就業的人而言,毫無疑問可因此提升工資。
有趣的是,有證據顯示,調高最低工資也可讓工資原本就高於最低工資的人跟著調高。

但若本書是正確的,那麼最低工資提高很多之後,必然會導致聘僱與就業大量減少。

如果低工資被視為低技能勞工能夠就業的主要機制,強制提高工資必然導致低就業。
另一方面,若是透過提高生產力以適應提高相當多的最低工資,只會讓勞動力過剩的問題更惡化,
會讓這世界有更多剩餘勞工,讓整體工資承受下調的壓力。
對於那些無法找到工作的人,較高的最低工資完全沒用。

從某些方面來看,最低收入或基本收入更可能成功。
很重要的是,由於政府(而非公司)要負擔工資增加的部分,此政策不會讓公司有誘因努力精簡勞工。

基本最低收入會迫使政府做出艱難的抉擇:
讓大量的勞動力避免參與勞動市場,或讓大量的勞動力陷入赤貧,或花很多錢確保讓大量的勞動力完成足夠量的耗時工作。

 

  • 聰明工作

除了讓政府或公司給勞工更多錢,另一個選擇是讓勞工變得更有生產力。
不論是什麼因素讓經濟陷入困難,政策制定者不可避免會熱中透過教育解決(而非其他方法,好比福利制度的改革)。

當改善教育能紓解基本的成長瓶頸時——例如讓拓展知識領域的工程師和科學家人數增加——確實可增進成長,
將經濟的大餅做得更大,以供分配。
但如果成長瓶頸源自其他的經濟因素,那麼教育的作用多半是以減少其他人的相對稀少性來提高部分族群的財富。

誠然,在富裕經濟體,大專畢業生的工資大約自二OOO年之後都沒有明顯的提高。
增加教育投資後,可增加全球經濟裡有效勞動力的總數,讓全球勞動力更加充足,但也讓勞工相對於資本和土地的分配問題更加惡化

教育幾乎可確定無法解決本書指出的問題。

 

  • 資本利得

我們可能透過大幅增加世界經濟的資本來提升勞工的生產力,同時降低其相對稀少性。
目前世界充斥儲蓄,看起來似乎這個問題已經解決。
但因為勞工收入停滯導致結構性的需求不足,很多資本並未進行很有生產力的運用。

 

  • 不易實現的移民潛力

如果企業的社會資本仍是瓶頸,新勞工大量進入時特別可能導致勞動力更嚴重過剩。

即使如此,擴大移民到富裕國家會讓整個世界變成更豐富與平等許多的地方。
已經在富裕世界裡的勞工,可能會因移民而使得工資只能維持緩慢成長,但移民本身的收入應該能有相當大的提升。

 

  • 靠近vs.排外

在富裕經濟體裡,一個人不需要發揮個別高的生產力才能賺到不錯的薪水,只要他的工作很接近那些發揮高生產力的人就夠了。

在世界上很多較富裕的城市已經可以看到了。
對於為數驚人的服務性工作,低生產力並不是減分,而是那項工作最容易行銷的部分(手工)。

但要從手工生產獲利,你必須接近財富。
地理上的接近很重要,縱使能力相似,賺錢的潛力會比較高。
但社會的接近可能更加重要(社會鄰近性)。

但如同我們看到的,鄰近並不是通往財富的唯一道路:稀少性也很重要。
要確保很多從業者的稀少性,就得透過排外。

遺憾的是,政界選擇保護收入的方法時,強烈偏好排外而非靠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DYDY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