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柏南克的四堂課 聯準會與金融危機 (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最後放款人

 

聯準會發揮最後放款人的措施,平息了針對各種金融機構的擠兌,讓金融市場恢復有效運作。
這些措施主要是在2008年秋季推出的,到了2010年3月,多數已功成身退。

隨著金融體系恢復平靜,市場利率回落到較正常的水準,金融機構便再無經濟或財務誘因像聯準會借款。
聯準會的放款方案自然也功成身退。

聯準會辦也最後放款人腳色所承受的財務風險微不足道。
如之前所言,這些放款絕大多數是短期的,而且擔保品支持。

在2010年12月,我們向國會交聯準會在危機期間發放的2.1萬宗貸款的全部資料。
這2.1萬宗貸款沒有一宗違約,我們每一宗都能收回資金。

WDYDY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問題在於這些房貸分散在各種證券中,分散到許多機構中,沒有人真正知道他們在哪裡。也不知道誰將蒙受損失,
這替金融市場製造出大量的不確定性。

 

注意,這是一場全球危機。
在我(柏南克)看來,許多人未注意到這一點。
除了美國,歐洲也在這場危機中受到嚴重衝擊。
但這場危機也是國際合作非常有力的一個例子。

 

向這些資金供應的業者提供流動資金,是平息金融恐慌的最佳方法。
這些放款全部都有擔保品支持,我們不會拿納稅人的錢冒險。

WDYDY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通膨

 

從1960年代中期開始,貨幣政策變得太寬鬆了,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導致通膨與通膨預期大幅上升。
在1960至1964年間,年度通膨率平均僅略高於1%。
1965至1969年的越戰期間,美國通膨率顯著上升,並在1970年代初進一步攀升。
到了1970年代末,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觸及約13%的高位,通膨問題愈來愈嚴重。

當時人們普遍認為,失業率可以壓在3%或4%的低位。
只要維持稍高一點的通膨率,就可以得到這麼低的失業率。
在1950年代及1960年代初期的繁榮期,聯準會開始奉行這種政策。

著名的貨幣學派經濟學家米爾頓﹒傅利曼在1960年代終究先知先覺的撰文指出,這種作法將產生問題。

WDYDY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央行職能

 

央行是非常重要的機構,協助引導現代金融與貨幣體系之發展,並在經濟政策上發揮重要功能。

央行的使命是什麼?
第一是達到總體經濟穩定
達致經濟穩定成長,避免大幅波動(例如衰退),以及維持通貨膨脹率在低位並保持穩定。
這是央行的經濟職能。

央行的另一職能是維持金融穩定
央行致力維持金融體系正常運作,而特別重要的一點,
便是防止金融恐慌或金融危機,或是在恐慌或危機發生時努力舒緩其影響。

WDYDY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