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好像抱怨文,其實不是的。

白話的問法是說,為什麼政府常有一些降息,降準,貶值,QE,減稅等等措施,但是我們花錢卻愈來愈沒價值?

答案是:這是當然的啊!

 

 

這個矛盾蠻有趣的,理論上站在我們鄉民的角度

當政府在振興經濟祭出一堆措施的時候,應該要讓我們過得更舒服,花錢更有價值,這樣才算是活絡經濟啊。

不過真相完全是相反的。

為什麼?因為政府照顧的不是「你」,「我」,是整個國家的經濟。

也就是總經和個經的不同。

如果真的有修過經濟相關的課,你會發現總經個經是不同的專業領域,用的 model 也不同。

振興經濟,貶值刺激出口,QE 壓低殖利率,降息降準讓資金更充裕等等

你會發現每件事情其實對我們都是傷害。因為錢變得更薄,更難花,購買力更差。

那為什麼每個國家的政府,都還是這麼做呢?

難道是因為當官的腦袋都有洞?喜歡看人民受苦嗎?

 

 

非也。

因為在經濟學中,流動性增強,貨幣寬鬆,通常伴隨著通貨膨脹。

流動性降低,貨幣緊縮,通常伴隨著通貨緊縮。

通貨緊縮,「你」「我」會很爽,我們手上的錢變得更有價值了,這大概是前十年日本的寫照。

想買東西,不用,反正明年會跌。

想買房子,再等等,反正明年同樣的錢可以買更好的。

看起來很棒,但是長期而言,會對經濟造成停滯性的傷害。

為什麼?其實道理很簡單,手上的貨幣購買力愈來愈強的時候,誰還願意在「當下」消費?

沒有消費,自然生產也被迫保守,可以想成是共體時艱。

既然共體時艱,老闆怎麼發薪水?當然愈發愈少,甚至還要關廠裁員。

這時候大家開始更害怕,更不捨得花錢,然後造成再一輪的惡性循環,這就是通貨緊縮的可怕。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 1929 年,美國經濟大蕭條。

那連續幾十年的蕭條,找不到工作,失業率攀升,這時後手上的貨幣再有價值,有比較好嗎?

 

 

沒錯,當然書上會教你,長期而言,通貨膨脹自然會回歸,通貨緊縮也會回歸。

所以我們什麼都不做,可能 1929 年經濟大蕭條,1959, 1999, 甚至 2059 經濟自然就會調適回來。

是啊,書上說的沒錯,但是這是理論啊!

回想 2008 年,短短一年的金融風暴,就讓全世界雞飛狗跳。

對於我們任何人來說,除非含著金湯匙,不然誰能接受這種通貨緊縮的「長期」影響?

 

 

所以 2008 的時候,Bernanke 做的事情,就是前所未有,甚至是不合當時之前法令的狀況。

民間沒人願意借錢,沒關係,我借。

沒人要處理爛攤子,沒關係,我把你們全部頭頭找來自己談好接管條件。

一間一間企業大規模倒閉,沒關係,我立刻疏困你。

這些前所未有,看起來荒誕不羈,但卻十分重要的舉動,才讓美國(甚至是全世界)躲過這場大風暴。

 

 

這下懂了。

為什麼美國要QE,一次不夠來三次。

為什麼日本要QE,安倍經濟學。

為什麼歐洲要QE,為什麼加拿大要降息。

因為大家都怕,怕 1929 年類似的經濟大蕭條重演

所以政府寧可讓大家手上的錢愈來愈沒價值,但也要讓經濟持續活絡,哪怕他是爛爛要死不死的狀態。

沒有一個政府,敢放手跟民眾說:「等吧!反正長期經濟自然就會恢復了!」

反正爛爛的復甦,等到真的復甦起來,再把那些流動性收緊回來,把多餘的油資吸回來就好。

事實上 Bernanke 也說過,其實事後等風波過了,再把之前沒人敢出手,自己先疏困的東西交換回來,通常還會賺沒有賠。

所以不要傻傻的說,政府都拿錢就企業,都不管人民。

台灣我不知道,但是論國外

美國在這方面做得特別好,祭出措施的時間點和力道到拿捏得恰好,尤其是 Bernanke.

 

 

所以我之前就說過,台幣的問題不在於貶值,而在於慣老闆資工局和政府政策的錯誤。

恨多人沒有概念,總認為政府降息貶值做一堆事情,害我們愈來愈痛苦,

所以升值升息,大家自然就會笑呵呵。這真的是太天真了。

 

 

所以,永遠要牢記,總體和個體的差異。

政府在面對的,全世界在處理的,是總體的經濟。

至於這裡面細部的組成,我們自己生活的好壞,其實是更細微更複雜的影響。

拿著自己的生活沒有比較好當做理由,就說全世界大家都做錯了,以管窺天,不可不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DYDY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