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這本書太重要了,從理論、歷史、心理學、產業四個角度教導我們如何正確認識「投資」這件事

尤其是第一部分的理論,是篇幅最大的部分,也是我想為此作書摘的強烈動機
就算是像我們這種已經經歷過數年的多空洗禮,仍然無法想像大蕭條/大崩盤的絕望覺,
一不小心就會自信心過剩,太相信自己有一些能力可以安全度過危機,做出承擔曝險的操作

內容就不照章節排序了
以下節錄我認為很重要很重要的重點,
而且是在市場久了慢慢就會忘記的,應該每隔一段時間就重看一次

 


 

導讀——綠角

 

投資是一個小心地在金融市場中,承擔必要風險的大腦活動。

 

市場不缺聰明人,缺的是務實的人。
投資帶來賺錢的可能,這個美夢讓太多聰明人變成不務實的人,幻想市場可以帶來任何自己希望的報酬率。

風險處理,不僅是要了解市場,更要了解自己。

 

我們特別要留意那些看起來會改變世界,或是不買就會錯過的投資機會,這些新科技,往往是很差的投資。

 

大家都承認市場是不理性的,但每一個人都覺得自己是理性的。

各種偏差中,最難處理的在於投資人短視性的風險規避。
因為擔心短期下跌的風險,投資人拒絕或是大幅減低投入高風險資產的額度,造成投資組合成長性不足。
損失一塊錢的痛苦,可抵銷賺到兩塊錢的快樂。

 

太多人表面看起來很厲害,想要藉由研究總體經濟、線圖或是任何資料,要躲過下跌,掌握上漲,但這其實是這位投資人根本無法接受風險的表現。
風險與報酬是不可分的,如果擇時進出可以躲過下跌參與上漲,豈不是只有報酬沒有風險嗎?這是不可能的。

 

媒體無止盡的題材大多會讓人分心,以為留意下一個趨勢,就是投資致富之道。
卻忘記專注在投資的根本,自己到底是為了什麼而投資,有沒有一個合適的資產配置計畫。

 


 

本文

 

市場中最重要的一件事莫過於報酬與風險之間的互動關係。
高報酬的資產必然伴隨著讓人胃痛的風險,而安全的投資則注定了報酬有限。

如果你乞求的是豐厚的報酬,就必須準備好承受一次又一次的痛苦損失。

 

眼前的高報酬意味者未來獲利微薄,過去的低報酬則通常意味著未來獲利豐厚。

 

在你的投資過程中,你至少會有一次,也許兩次,將深陷股價極度低迷的熊市之中。

矛盾的是,就長期而言,債券並不比股票來得安全。
這是因為股市的報酬有「平均調整傾向」(mean reverting),

過了幾年壞年冬以後,便會接著出現幾年榮景,修補之前的傷害。

然而有一件事情是不會改變的:
從股市報酬的長期歷史來看,市場是有可能陷入長達十五到二十年的長期衰退的。

 

歷史上的投資報酬紀錄很難用來預測未來的投資報酬。
歷史紀錄的真正價值是用來衡量風險,而非報酬。

 

 

股票或債券的價格只不過是未來預期收入的現值。
果園的價值不在於有多少果樹或多少面積,而在於可創造出多少收入。

只有能夠創造收入的資產,例如股票、債券或商用不動產,才是真正的投資。

 

股市長期(超過二十年)出現上升趨勢,
完全是長期股息成長率(Dividend Growth)股息收益率(Dividend Yield)加總的結果。
對債券來說,股息成長率為零。

短期的股市投資報酬則純屬投機,且無法預期,不論是誰都無能為力。

 

最不適宜投資的時候就是景氣最明朗的時候,
景氣愈是昏暗不明,愈是適宜投資的時候,這會使得眼前的股價較低,也就讓未來的預期報酬較高。

 

即便是最具企圖心,最願意承擔風險的投資者,投資股票的比例也不應該超過八成。

 

 

投資報酬的差異有九成以上來自於資產配置的問題,只有不到一成和市場時機與選股有關。

沒有人能控制市場時機或選股的結果——資產配置是唯一一個能夠有所調整的參數。
這是唯一一個可影響投資風險與報酬,又能被控制的因素。

 

世界上只有兩種資產:高風險高報酬的資產與低風險低報酬的資產。

所有的股票都是風險資產,長期債券也是。
唯一沒有風險的資產是短期、高品質的債務工具:國庫券及票券、高評等的短期公司債券、定存及短期地方政府債券。
因此這些投資工具的價值比較不會受到通貨膨脹及利率變動的影響。

 

長期債券通常變動激烈,對於通貨膨脹的反應尤其脆弱,而且長期報酬相當低。
從現在開始,我們談到「股票與債券」時,我指的是清償期低於五年,至多不超過十年的債券。

 

規劃投資組合的第一步,就是衡量自己的風險承受力。
完成這個步驟後,才能決定風險資產與安全資產應該設定怎樣的比例。

許多投資人則從這個問題的另外一端開始著手——先決定要有多少獲利才能符合自己的需求。
這是錯的!
如果投資組合中所隱含的風險超出自己承受力的話,投資者很可能會在時局不佳時,乾脆放棄整個投資組合。

除非你完全確定自己的風險承受力,否則就應該在股票投資上採取保守態度。

 

過去的投資組合的績效很難用來預期未來會有多少獲利機會。
因此,不應該根據過去一二十年的紀錄來規劃投資組合。

 

 

當崩盤無以避免,市場必然遭遇重創時,投資者能做些什麼?
至少你可以不要陷於恐慌或瘋狂賣出——站在原地就可以了。

嚴苛的熊市只不過是生命裡必然的歷程。

投資組合的「再平衡」過程——用以保持穩定的資產配置狀況。
這項技術可讓你自動在股市看來一片和樂時高價賣出股票,然後當股市充滿哀號聲時用低價買進股票。

 

大樂觀時代報酬最低,而當一切看來黯淡無光時,未來報酬最高。
由於風險與報酬不過是一體兩面,所以絕不可能會有其他的狀況出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DYDY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