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數位革命與勞力過剩

 

第1章 通用技術

技術的進步曾經是你可以直覺感受到的東西。
這樣的東西在你的周遭都能看到,讓你的世界整個翻轉。

對照之下,過去六十年的生活相當寧靜。
經過這麼長時間溫和的經濟革命,我們很多人以忘記經濟的進步曾經呈現不同的步調。

有些經濟悲觀主義者認為速度減緩是不可逆轉的。
他們指出,技術的進步在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中達到高峰,被稱為「第二次工業革命」。
(第一次是因為英國能夠控制蒸氣動力,促成最好的工廠繁榮期)

悲觀的論點愈來愈難說的通,二次工業革命之後的數十年並不是逐漸陷入停滯,而是在快速的過程中暫時停歇。
這停歇漫長到讓我們都忘了快速前進是什麼感覺。

 

  • 革命機器

經濟史學家將蒸氣動力這類發明稱為「通用技術」,這種進步可運用在生活上很多不同的層面去改善做事的效能。

將數位電腦拿來與蒸氣及電力相比毫不遜色。

過去半世紀裡,數位革命的改變力量穩定明確地成長。
電腦成為通用技術的可能性這時已開始實現。

 

  • 數位失望年代

偉大的新發明無法改變社會,除非社會能學習有效地運用該發明。
即使所有的人都可明顯看出新技術的光明前景,社會也可能要花數十年進行自我重塑,才能收割技術的果實。

出現某種創新之後,必須經過一段時間,才能看出生產力的提升或生活方式有明顯的改變。
一般要五到十五年才會看到因投資而出現生產力的明顯提升。

當一種技術從非常平凡的起始點飛速進步,長期的溫和進步證是可以預期的。

指數型成長很容易欺騙人。
數十年的進步可能帶來有意義的大幅改善,卻還未達到徹底的改變。
大約進步到棋盤後半的第一格時,先進技術的性能將證證讓人嘆為觀止。

 

  • 潛力的弔詭

重要的技術革命通常在造成擾亂的同時也會帶來很大的益處。

數位革命迫使社會面對取捨,低價享受新的改良產品、服務和經驗,換來社會和經濟的擾亂。
勞動市場的問題愈來愈多,因為人類果斷的決定選擇數位時代的果實。

隨著技術的日益進步,我們會發現自己被誘入更基本的改變。

希望技術消失是沒有用的。
很多人會想要利用新技術改善生活,剝奪這個能力往往不但是徒勞,甚至是不道德的。

但我們不但是消費者,我們的消費能力建立在生產能力上。
我們仍然需要一定的購買力才能有棲身之所與餵飽肚子,也仍然仰賴工作才能讓多數人勇有生活所需的多數購買力。
兩者的交互影響讓我們可能要面對非常艱難、非常漫長的經濟痛苦期。

 

下一章要檢視現有的社會與經濟制度如何因應數位革命造成的擾亂,什麼地方最可能因為壓力而導致斷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DYDY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