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Izaax 是一位新起之秀,抓美國的經濟數據表現很有道理,往往也跟FED動作如出一轍。
最初是在這本書知道他的,後來又買了一本,還有爬文,還有每個月的網誌,
已經是我的必備讀物。

可惜在去年還是前年,他因為加入了某個團體(好像也是做投資的)必須清空之前的公開發表的紀錄。
所以最後那一個月網誌提供大家自行備份,接著就關站,後來就幾乎神隱了。

(網誌還在,不過改成好友限定了)

學習I大的分析調理,是可以看破謊言的第一步。
投資市場也太多多頭看多空頭看空的無意義論述,
懂得思考,才有辦法避開這些沒有用的『垃圾』指引。

 

這是一本2012年出版的書,希望我在這次重讀的過程中,可以得到新的啟發。

 


 

第1篇 長期投資的謬誤

 

空頭市場只是股市循環中不可避免的一個過程,我們怕的不是空頭來襲,而是每次空頭市場一來,
青山都燒光了,就算市場之後再漲回來,意義也不大。

忙了幾十年,滿頭大汗,最終結算卻往往白忙一場,原因正是如此。

 

泡沫必然是榮景失控後產生的,我們怎麼知道現在是「正常的榮景」,或是已成為「過熱的泡沫」呢?

  • 泡沫之所以為泡沫,就是因為大家都不認為他是泡沫。
  • 即使是「長期向上」的市場,長期投資的報酬率恐怕仍沒有你想像中的理想。

拿 S&P500 當例子,
如果1980年代投入,平均年化大約10%
如果1990年代投入,平均年化大約6.7%

 

難道我們就該就此否定「長期投資的價值」嗎?
其實,「長期投資的價值」應該把字的順序兌換——「長期價值的投資」。
投資之所以能獲利,重點在「價值」,不在於「長期」,更不在於「投資」。

 


 

編註

 

在這個「綠角流」成為顯學,「人人存股」的時代,
我實在還是無法接受無腦投入,隨便買,不要賣的這件事情,
由於近年基本上都是大多頭,就算空頭也都在幾年內就收復失土,甚至屢創新高
所以每一年的一堆回測基本上都是正的,
大家慢慢習慣「反正賠了沒關係,之後一定會賺回來的」這種樂觀期待

問題是,你怎麼知道你買下去的那幾年,是「賠了」的時間點,還是「賺回來」的時間點?

 

技術分析也不是一件很可靠的技術,
技術分析之所以有用,是因為市場能一再的reproduce走勢,因此我們可以猜測未來機率大的一邊下注,
但是reproduce成功與否其實跟時空背景有很大程度的關聯性,所以並不是無腦套pattern就會贏

一再摸索後,我發現「資產配置」+適當地「擇時進出」是我最擅長,成功率也不算低的一種組合。
至於怎麼擇時?經濟基本面絕對是先決條件。
看出接下來多頭還是空頭的機率大,這場仗就先贏一半了,剩下只是賺多賺少的問題。

 

這本書或許無法幫你在現在這個數位革命的時代賺大錢,
但是肯定可以從某些面向幫你躲過突如其來的大空頭(如果有的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DYDY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